找到相关内容712篇,用时5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杂阿》述评

      《杂阿》述评   吴平(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)   内容提要 在四部《,《杂阿》最为原始,包含了佛教的一些基本教义,被称为“佛教圣典”。本文从《杂阿》的集结与流传、... words: Samyuttagama Sutra   《杂阿》是汉文大藏经的“四部”之一,共五十卷,南朝宋代印度来华僧人求那跋陀罗译,收有一千三百六十二部小。长期以来,人们对大乘佛学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8.html
  • “人间佛教”禅观修学要义

    佛教禅法”修持的优先次序,笔者认为应先重新接续《佛陀早年的教导:即从观身以至观受、心、法──“四念处”,从诸法的“真实作意”洞见无常、无我,缘起性空。亦即在“观照内容”方面,强调修行者唯有从...一五八。   [13]详细内容,见拙著:《人间佛教禅修行》手册。   [14]菩萨三昧的特色,不偏在静坐,而是在行、住、坐、卧皆可修习。这可以溯源到《》所说的:“龙行止俱定,坐定卧亦定;龙一切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283155.html
  • 盛唐至北宋流行的净土教行仪

    人情,说之为好。”[13][P872c]关于佛的相好,除了在《佛说观佛三昧海经》有记载外,在诸如《长》卷1、《》卷11《三十二相经》、《过去现在因果》卷1、《佛本行集经》卷9、《大...行事。对念阿弥陀佛名号、诵《弥陀》的行仪人们已经耳熟能详。对于观佛相好的行仪则比较陌生。其实,善导在《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》对此也有明确规定:   观阿弥陀佛真金色身,圆光彻照,端正...

    张先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685038.html
  • 肃然起敬话“远公”

    弟弟慧持同行。   在建康,僧伽提婆与慧持、竺道祖等修正重译了《增一》,并且翻译了《》。   佛陀跋陀罗(359-429),迦维罗卫(今尼伯尔)人,于禅法、律藏深有造诣。他先是在长安...般泥洹经》6卷、《僧祗比丘戒本》1卷、《僧祗尼戒本》 1卷等。此后,两人共同翻译的“僧祗律”在北方盛行。法显从古印度得到《杂阿》,因为法显已八十五岁高龄了,自知将辞世,便请求佛陀跋陀罗将此经译出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584385899.html
  • 万世译经师——鸠摩罗什菩萨略传

    正见,越三界阂,无与等者,故曰无比法也。迦旃延子撰集众经,抄掫要慧,呈佛印可,故名大法藏也。」而《增壹阿》序品就提到「增一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」,阿难即诵: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,自净其意...鸠摩罗什菩萨依止他学《》、《长》,共四百万言。「盘头达多」每每称赞菩萨的神慧俊才,罽宾国王听到了赞誉,想试试他,即延请鸠摩罗什菩萨进宫,同时召集许多外道论师一同问难于菩萨,结果外道全被折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086286.html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自身无定性,刹那迁流变化,不可常住。因此人的生命也是无常变化,沉浮于生老病死的生命之流的。故《》云:“命终无常,死丧散尽,寿尽破坏,命根闭塞,是名死也。”死亡不知何时便会向人们袭来,正如佛经...普遍信仰。  弥陀净土信仰描绘的净土即西方极乐净土,是依法藏菩萨所发的誓愿而建的;在我们所在的西方,故称西方净土;西方净土安乐、祥和,所以又叫极乐净土。  《弥陀》和《无量寿经》对西方极乐净土有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
  • 有关生死之超常现象的科学解释及佛法解释

    自己的欲望?为什么便不能贪污、盗窃、杀人、奸淫、制造恐怖事件?《》卷三《罗云经》佛言:   不畏后世,无恶不作。   《杂阿》卷三八第1076经佛偈谓“不计于后世,无恶而不为”。不畏...是第六表层意识的功能,现在看来须依脑的记忆机制而发挥其功用。人不能自忆三四岁以前事,应是脑的记忆机制未能发育健全的原故。死后再生,有、入胎、住胎、出胎,约四年左右,生命形态、记忆机制发生巨变,...

    陈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4589269.html
  • 研律指南──印顺法师对《律藏》集成的探究

    学法”所立说的一般行仪之作法或说法,与《》一致,故“众学法”非后世才成立;此点与印顺法师观点相似。但巴宙把“百五十余学处”的“余”,解释为“百五十学处”以外的“众学法”。但印公认为:<戒经>初...不再有独到的内容,然在犍度部份成立的理解上,摩得勒伽如明灯般照亮了犍度的发展与成立过程”。故对它详加探究:   摩得勒伽(梵语Matrka,巴利语Matika)译义为母、本母;在《》与《增支部...

    清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889830.html
  • 人间佛教,薪火相传

    菩萨行,是违背经教的。但是,印顺导师也在一次谈话提醒了笔者:在《杂阿》里,谈禅定的经文并不多,到了《》,谈四禅八定的内容才逐渐多了起来。   禅定是共世间法。但是《杂阿》的修持方法,...虽然尊重、珍惜《》与《律》,但是他并不是不加择法而全盘接纳的。最具体的例子,就是他批判大迦叶面对戒律的态度。这是律典有名的公案:佛陀灭度以后,大迦叶当主席,主持五百人的结集大会;在座的多闻者──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189873.html
  • 李炳南居士思想研究

    文献】   一. 佛教经藏   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CBETA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,http://www.cbeta.org/index.htm   1.《》,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第一册。   2.《杂阿》,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第二册。   3.《增一》,东晋 提婆译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第二册。   4.《六度集经》...

    罗元庸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4490700.html